close

20140210~ 

     今年的寒假,我們改變了寒假活動的方式,在宣布後,有家長疑問“為何要改變”,雖然我很明確的告知改變的理由,因此,有很多家長採觀望的方式看著我們,當然支持我們的也不少,說實話,在活動執行時,我也有擔心,但是,經過這十一天的執行下來,我從孩子的分享,老師的感動,家長的回饋中發現,"值得"這二字是我今天最後一天的感動。

     接下來,我要好好解釋"為何要改變的理由",讓還再觀望的您們了解我們的想法;讓已加入我們的您們,能清楚與大家分享(不好意思,麻煩大家哦!!)

※ 低年級的小組團體

以往,我們在活動時,多是大的帶領小的,但是發現很多低年級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,但礙於長幼有序無法好好發揮;另外,很多低年級孩子習慣大孩子的協助,少了主動性的機會,因此,我們讓教室裡有較多時間單純只有低年級的孩子,不跟著外出,而他們在小組裡,除了同儕間的互動、生活能力的養成外,也進行他們能力的培養,例如:

一、「好書票選」,讓孩子自己推薦想分享的書目,如此除了讓孩子能閱讀的書藉的內容再次統整,也能在口語表達上的提昇,好似小型讀書會。

二、「影片賞析」,讓孩子從討論中欣賞別人口中的論點,也發表自己的想法,不單單只是看影片,而且從中了解其影片所傳遞的訊息,進而獨立思考,這也是我在國外唸書時發現國內孩子較少有機會。

三、「稻香」,知福、惜福,皆由動手做開始,讓孩子了解農夫的辛苦,是我們堅持的,做了就知道,不是只是一天的農夫,而是成為農夫。

四、當然,「出走教室」一定少不了,我們讓孩子參入其中一天中高年級的外出活動,除了讓孩子認識城鄉外,也藉由哥哥姐姐的分享,相互學習。

※ 中高年級的小組團體

我們在之前的外出活動發現,大多的解說員,多以成人的語言解說,當有低年級加入時,他們為了讓小小孩聽懂,會簡化其內容;另外,管家們發現暑假客家三日行的活動,孩子因目標明確,反而更深入了解,而非走馬看花,因此,我們規劃屬於中高年在這小旅行裡,也因此,我們能有很多的驚喜。

一、「專題講座」,在宜蘭三日活動,莊文生博士為了讓我們的孩子了解宜蘭的歷史,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到頭城農場為孩子們講課,老師直說,我們的孩子真得不一樣,勇於回答問題,比大學生還更融入講座裡;而從孩子的筆計裡發現,他們真得很認真想了解宜蘭,而不是玩玩而已。

二、「奔馳在鄉間小路上」,在清水的三日活動,因孩子較大,我們讓孩子騎腳踏車在清水小鎮,因為 "慢",孩子才能感受;因為 "慢",孩子看到的風景變不同;因為 "慢",孩子才能融入在原始的文化裡。

三:「用心聆聽」,在霧峰三日的活動,我們讓孩子在亞洲美術館裡自己聽導覽機參觀,管家們發現較少國內的孩子會在參觀時使用導覽機,而是邊聊天邊欣賞,便少了真正的欣賞,當然,在最後,我們讓孩子們分享他們看到、聽到及感受到的,從孩子們的討論,我們也感受到孩子們的"用心聆聽"。

    我想,當您們看到這裡,了解我說的"值得"二字嗎!另外,總管家的"值得"二字是寫給自己看的,為了這十一天,我們全部的人力、人情都動用了,每個區塊都是小組規劃,少一不可;再加上每一個外出,皆請當地的文史工作者解說;人數精緻化,為了讓每個孩子有個別成長的空間,我們是真得再為孩子做事,而這些付出"值得嗎?",我想我還是那句話,不管是理想還是現實,都很"值得"!!

    再次謝謝參與我們的家長,為此次活動付出的管家們,以及協助我們的大人們!謝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總管家筆 

arrow
arrow

    shineli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